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。它始于25年,随着王莽的灭亡而结束于220年。这一时期共持续了196年,是中国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时代之一。

东汉时期是继西汉之后的中国第二个汉朝。它的开端随着王莽的篡位和汉室的灭亡而开始。公元23年,汉宣帝的长子刘秀在涿郡起义,随后汉光武帝刘秀继位,恢复了汉朝的皇权。在经过几次战争后,汉朝重新统一了中国,并且刘秀成为了汉朝开国皇帝,国号为“汉光武帝”。

在汉光武帝逝世后,汉明帝继位。然而,他比较颓废,对政治并不感兴趣。其间,大臣们自相残杀,导致了“新旧党争”的产生。新党成员包括耿弇、张奂等人,新党主张增强皇帝的权力,而老党主张维持封建制度。在经过几轮斗争后,张奂和颜延年叛乱,史称“赤眉之乱”。此次叛乱得以平息后,汉章帝即位。

在东汉时期,中国的中央集权逐渐完善。在汉和帝、汉安帝时期,由于亲帝大臣的推动,汉朝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,从地方官吏手中收回了大量权力。随着时间推进,东汉时期逐渐走向衰落,最终在220年宣布灭亡。

在东汉时期,班固和班彪撰写的《汉书》是东汉时期最有名的史书之一。它记录了汉朝的历史和两汉之际的文化变化。此外,东汉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文学家、艺术家和哲学家,如张衡、蔡伦、弘扬等等。